科學人 8月號/2012 第126期破盤出清
網友評鑑5顆星,真的很實用 一定要讓你知道博客來電腦科學-自然科學分類優質好書
想了解更多[科學人 8月號/2012 第126期]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助人為演化之本
在演化過程中,合作不是偶然發生,而是最主要的動力!
撰文╱諾瓦克(Martin A. Nowak)
翻譯?涂可欣
■人們以為演化純粹是狗咬狗的生存鬥爭,然而實際上,合作一直是演化的動力。
■從細菌到人類,物種成員間的合作都出於五種機制。
■人類因間接互惠機制而特別樂於助人,我們會根據個人聲譽而幫忙樂於助人的人。
2011年春天,在一場致命的地震和海嘯後,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反應爐爐心融毀,一名20多歲的維修工人自願加入福島壯士的行列,返回核電廠試圖控制災變。他知道廠內空氣有毒,也清楚這樣的選擇會讓他失去結婚生育的可能,因為健康問題會成為家人的重擔,但他還是穿過福島電廠的大門,進入輻射瀰漫的廠房內展開工作。除了平常微薄的薪資,他沒有額外補償。這名希望保持匿名的工人,去年7月告訴英國《獨立報》:「這項工作只有我們幾個人能做,我年輕又單身,我覺得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是我的職責。」
在自然界裡,無私的行為比比皆是,雖然不是所有例子都如此偉大壯烈。生物體內的細胞會互相協調,維持分工並避免癌症形成;許多種螞蟻的工蟻會犧牲自己的繁殖力來侍奉蟻后和蟻群;同一獅群的母獅會互相哺育幼獅;而人類則是從食物取得、找尋伴侶到捍衛領土等所有事情都互助合作,儘管助人者未必冒著生命危險,卻仍冒著犧牲生殖成就的風險來成全他人。
數十年來,生物學家為了合作現象傷透腦筋。演化論的主流觀點就像詩人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的生動描述:「沾滿鮮血的獠牙與利爪。」達爾文以天擇說來闡述演化時,稱這競爭為「最激烈的生存鬥爭」。天擇說主張帶有適合性狀的個體比同伴有更多繁殖機會,因此生育較多後代。如果把這個邏輯推論到極致,我們很快就會得到這樣的結論:永遠不該幫助對手,反而要不惜投機取巧以求領先,管它是利誘還是詐騙,贏得生命競賽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麼為什麼無私行為會如此常見?過去20年來,我用賽局理論的工具來探討這看似矛盾的問題,我的研究顯示,從第一個細胞的形成到智人的出現,合作一直與對立競爭共同影響著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因此生命絕不只是鬥爭求生,它還需要「相擁」求生。利他對人類演化的影響尤其深遠,我的研究結果解釋了其中原因,也暗示著互助除了造就人類過去的成功外,對人類的未來也至為重要。
...繼續閱讀定價:220元 優惠價:95折209元
![科學人 8月號/2012 第126期 科學人 8月號/2012 第126期](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xn--jzuv5ptqwbje.tw/yahoo/%E5%89%8D%E5%BE%80%E8%B3%BC%E8%B2%B7.gif)
本類書籍銷售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