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亞洲藝術與美學 12月號/2009 第3期網路熱賣

網友評鑑5顆星,買過的朋友都說物超所值


博客來親子育樂-教育分類優質推薦


你想了解更多有關[亞洲藝術與美學 12月號/2009 第3期]的相關資料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亞洲藝術與美學》第3期──主編的話  
  圍繞著人們的自然、人文化空間,不只是單純的具象空間,是由一種文化記憶整體所組成的有機環境。日本倫理學家和?哲郎(Watsuchi, Tetsuro)指出,所謂風土(H?do,milieu)必須具備歷史與社會的身體才能稱之為風土。人在環境中感受到對象,人與環境相互共鳴關係,這樣的環境才能是有機的身體。和?哲郎以東方人的觀點詮釋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因為風土滋養動植物,提供給人類生存所需,被視為大地母親;此外,風土滋養抽象性文化、習俗,隨著時間變遷,風土本質也隨之變遷。二十世紀初,日本陸軍藥劑監督石塚左玄提倡以食養生,往後日本食養會理事陸軍騎兵大佐西端學從京都僧侶中得知佛學中有「身土不二」這個名詞,簡化石塚理論,指出:「食用當地生產的食品會使得身體健康,食用外來食品會使身體變差。」1989年起,韓國農業協作中央會從日本得知「身土不二」,日後成為韓國農業生產的主要觀念。佛學所說的身體,是指行為結果的當下的身體,土則是身體所依存的環境。土地直接與飲食關係密切,不是簡單供需關係,甚而是生命倫理的互生關係;佛教更將最理想的生存環境視為「淨土」,作為彼岸世界的生命依歸。中國的西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說,將統治者個人行為與自然變化結合,藉此節制統治者權利,往後成為儒家政治思想核心的「天人合一」觀念。陶淵明寫作「桃花源記」,以作為同時性的差異空間下的心靈歸趨。東方國家以農立國,農業生產與大自然變遷密不可分,自然激烈變動所產生的天災,乃是統治者無德之所致。因此,東方人認為自然是人的啟示或者是神祕經驗的根源。

《亞洲藝術與美學》主編 潘?(PAN, Fan)

...繼續閱讀

定價:350 優惠價:95333
亞洲藝術與美學 12月號/2009 第3期

本類書籍銷售 Top 5
  • 星秀偶像 火星潮 謝博安-小天王全紀錄
  • 小日子享生活誌 7月號/2013 第15期
  • Bark音痴路 7月號/2013 第1期
  • FG美妝 7月號/2013 第28期
  • Shopping Design 7月號/2013 第56期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dicine20 的頭像
      medicine20

      中文雜誌館的部落格

      medicine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