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3/4/11 第1362期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博客來新聞時事-時事評論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新新聞 2013/4/11 第1362期]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政府搶地,人民無家可歸
失控的土地徵收
近年來,科學園區、工業區、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如火如荼在全台遍地開花,徵收、市地重劃的腳步絲毫不停歇。但經濟發展的背後,真實且殘酷的影像卻是人民被迫離開故鄉,數千個家庭流離失所。失控的土地徵收政策,已變成戕害人權的凶器。
撰文∕張為竣、蘇鵬元
二十一世紀,號稱發揚民主價值的台灣,透過法治社會維持穩健運作。難以想像的是,「依法行政」這四個字居然變為負面名詞,導致數千個家庭流離失所。令人遺憾的是,元兇不是財閥和不肖商人,而是人民一人一票選出的政府。
數字會說話,近十年來,政府以每年五百到一千五百公頃的速度徵收土地,累積十年下來已經徵收了萬頃土地;區段徵收數目也高得驚人,二○○一年才四十筆,到了二○一一年已經增加到九十三筆,辦理面積則從不到三千公頃增加到七千六百公頃,十年就增加將近兩倍。
從四月十五日即將抽籤的林口A7合宜住宅這片地,就可見微知著。
「看起來真像一片廢墟!」走在還沒清理的林口捷運機場A7站預定地,這是第一個從心裡蹦出來的感覺。舉目望去,樓房在原地化成磚瓦與泥塊,一堆堆擱在兩旁,塵土飛揚,就像走在沙漠一樣。
這裡是桃園縣龜山鄉樂善村。四十多年前,因為鄰近林口新市鎮的開發,被迫禁建,全村多留下老人、小孩,卻保留了古屋與古樹。
現在,因為禁建令即將失效,桃園縣長吳志揚不管林口新市鎮還沒開發滿載,決定重啟開發,以開發捷運機場A7站「沿線站區周邊」為名,打著興建四棟合宜住宅為號召,即使有人的家不影響捷運建設,卻徵收高達二百三十六?三公頃、近八十座小巨蛋的面積,而合宜住宅僅占十?三七公頃,不到五%。大多數土地被劃成住商用地、產專園區。擴大徵收的結果,是讓一千多個住戶被迫離開家園。
悲劇:居民被迫離開家
背負「阻礙發展、偏激」惡名
徐玉紅是樂善村僅存的一戶人家,隔壁鄰居早已搬的搬、走的走,綁在圍牆上一年多的「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旗幟早已破損,她說自從要求徵收後,竊賊變多了,徐家還因此加裝監視器。
其實徐家離合宜住宅與捷運站還有一小段距離,過去因為禁建享受不了土地增值的優惠,如今官員一句「依法行政」,只能選擇拿補償金走人,她綁上布條、走上街頭,只為了「我要住在家裡」這個卑微訴求。
「一開始我們守著這塊地,當初是沒有人要的,因為這裡山坡地,而且霧很濃。如果你(政府)願意開發沒關係,你不要一開發就賣給財團,」徐玉紅很不滿地說。
場景拉回新北市淡水。淡海新市鎮二期也正啟動開發腳步,原因是二十五年的禁建令即將到期。新北市府不顧一期尚有大片空地還沒開發,執意徵收比一期多兩倍多的土地。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以一句「可在淡水設立博弈特區」,得到市長朱立倫立即回應不排斥設立賭場,但立委召開記者會抨擊這是迫遷農民、炒作房地產的行為,營建署長葉世文只回答,一切皆「按市價徵收」,完全迴避「一期還沒用完卻執意開發二期」的核心問題。
在台南,綠營政治明星台南市長賴清德也加入搶地行列。不管民間團體提出的鐵路地下化替代方案,執意要把鐵路東移,徵收四百多戶居民土地。當地居民多年來被鐵路吵得睡不著覺,如今又為土地將被徵收而憂慮不已。
位於苗栗的崎頂產業園區,縣長劉政鴻也依〈產業創新條例〉、〈產業園區委託申請設置規畫開發租售管理辦法〉,徵選出順天堂科學中藥的關係企業順天建設,負責開發園區,順天建設還向台灣銀行聯貸七十億元,等於是用國家的錢開發國家的地。而承租國有地多年的農民,為保留農民身分,還得另外找地承租耕種。
近年來,科學園區、工業區、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如火如荼在全台遍地開花,徵收、市地重劃的腳步絲毫不停歇。經濟發展的背後,出現真實且殘酷的影像是,人們收拾家當、打包行李離開故鄉,居民背負「阻礙發展」惡名、聲援者也被冠上「偏激」標籤。
荒謬:虛胖的都市計畫
為了賺財源,猛推土地變更
發展經濟而犧牲個人權益究竟是必要之惡,還是忽視人權?從監察院去年對「機場捷運沿線站區周邊土地開發」糾正案可看出端倪。
「我國都市計畫人口數計二千五百一十八萬三千三百零七人,惟現況人口數僅一千八百四十萬七千七百三十六人,兩者相差近六百七十八萬人,可見不少都市計畫人口是虛擬的,或虛胖的,在『計畫』與『現實』之間,存有很大落差。」糾正案雖然是針對單一都市計畫,卻清脆地賞了各地開發案主管機關一巴掌。
既然沒有需求,何以從中央到地方,對於建設計畫、土地開發仍然樂此不疲?全台灣,目前總共有四百三十七個都市計畫區,光在新北市就有四十幾個。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土地開發的兩種典型模式,一是地方先擬定計畫,再由中央審核通過;或是中央提出「新辦事業計畫」,地方「變更土地使用計畫」。簡言之,就是「互相交換」,計畫本質叫作「蛋黃」,周邊的土地開發則是「蛋白」。
目前遭受迫遷的居民多是所謂「蛋白」區域,徐世榮指出,地方政府最大宗財源來自地價稅、土地徵值稅與房屋稅,而農地不必納稅,因此千方百計要把農地變成「有收入的地目」,因此樂意配合中央、或是自己擬定計畫,增加「蛋白」區域。
失控:區段徵收的暴力
不須嚴謹審核,強迫合作開發
開發案對民眾最大的衝擊在於徵收,內政部統計,近五年區段徵收總面積每年為七千多公頃。然而,對照起淡海新市鎮二期一千一百公頃、桃園航空城近四千公頃,區段徵收已不是浮濫,而是失控。
與一般徵收不同,區段徵收雖除了「領錢」,還多了「配地」的選項,但可怕之處在於其定義為「強迫合作開發」,少了一般徵收的嚴謹要件,如新設都市、更新、農地與工業區變更為住宅與商業區、開發建設皆符合區段徵收要件;換言之,只要提計畫就可徵收。
另外,經過區段徵收「魔術棒」一點,三分之一土地變為地方政府持有,俗稱「配餘地」的「可建築用地」能合法標售。
徐世榮說,區段徵收的開發方式對政府而言成本最低、利潤最高,「合法、不用收紅包,已經『沒步』(台語)了啦!」
陷阱:用惡劣手段搶地
逼人民賤賣,或預標售給財團
所有的開發案都高舉「公共利益」大旗,不斷弱化抗爭者的正當性,讓他們被視為「不理性」、「刁民」。而且官員雖把區段徵收會配給原住戶鄰近地區「等值」土地掛在嘴邊,不過,即使政府開出比等值更為優異的條件,卻仍有很多陷阱。
陷阱一:有最小基地面積限制,不補差額就拿錢走人。區段徵收後,原地主可以選擇配地,稱為「抵價地」,這跟台北市都更政策的「一坪換一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配地有「最小基地面積」限制,舉例來說,倘若原地主持有土地三十坪,更新後的最小基地面積是五十坪,若地主不打算「貼錢補差額」,買到最小面積五十坪,就只能拿錢走人,因為,最小基地面積通常都「很大」!多少人有能力貼錢補差額?
陷阱二:公告地價落差大,逼人民賤賣土地。因為政府直接以「公告地價加四成」來估價,而公告地價遠低於市價,早已是眾所周知的常識,等同地主被迫以較低價格賣土地給政府。
陷阱三:政府把土地「預標售」給財團,霸王硬上弓。捷運機場A7站在政府徵收前,就已經把土地「預標售」給遠雄等四大建商。這種「預標售」制度,讓事情難以轉圜。而用「霸王硬上弓」手段去侵犯人民財產權的,不是不肖建商,竟是政府。
事實上,管理二一%都市土地的《都市計畫法》,只有第十九條「公開展覽三十天及舉行說明會」、「公民或團體得於公開展覽期間內向該管政府提出意見」規定民眾可以參與;至於管理七九%非都市土地的《區域計畫法》,民眾完全沒有參與的法源依據,只能任政府宰割。
「溝通、對話、協商而產生的共識才是公共利益。」徐世榮說,過去經濟掛帥的思維將居住權視為「非經濟因素」,政府看待土地的眼光與民眾不同,如果不改變思維,只想著如何排除「非經濟因素」,土地正義永遠無法實現。
定價:99元 優惠價:95折94元
本類書籍銷售 Top 5
留言列表